古籍印刷字體
古籍,是中國古代書籍的簡稱,主要指書寫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國古典裝幀形式的書籍,今天小編要和大家介紹的是古籍印刷字體的事項。
1、字體,是決定版刻時代的主要依據。漢字是方塊字,不同時代寫字用的筆和寫法有所演變,刻工的操作方法與技術水平也隨時代有所發展,在字體結構等方面形成時代特點與差異。除時代特征外,刻版印刷發展的地區還形成獨有的地方風格。
2、我國的古籍圖書總體上是以雕版印刷形式為主,多種形式(活字、石印、影印)并存的局面。所謂雕版印刷就是把文字刻在木板上,然后用來印書的印刷工藝。先在木板上刻出陽文反字,再在板上涂墨,蒙上紙張刷印出書頁。
3、由于刻書時代不同,書的行款版式變異較為鮮明,雖有交錯、例外,但有基本規律可循,例如宋版書的書口(版心)多為“白口”,而元版及明前期版本多用“黑口”。對行款版式的鑒定歷來被視為重要依據之一。
字體在古籍印刷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,這是我們應該多注意,不過用什么原料主要取決于出版商,現在很多古籍用的還都是輕型紙。
相關資訊